第(3/3)页 “方队长,能否先为我们回顾一下这起案件的基本情况?”关晓娜引导着话题。 方大海深吸一口气,开始叙述:“案件发生在两年前,也就是1994年3月12日,鹤城市某小区居民李建国及其妻子、及其儿子在家中遇害。” “根据当时鹤城警方的侦查,现场门窗没有破坏痕迹,案发现场没有明显的翻动痕迹,家中的现金、首饰、手表等贵重物品都在,所以第一时间排除了入室抢劫和熟人为财作案的可能性。” “后期经过走访,又排除了仇杀、情杀等报复手段,所以案件一时间陷入了死胡同。”方大海的语言逐渐流畅起来,警察的本能让他专注于案件本身,暂时忘记了镜头的存在。 “那么,是什么契机让这起沉寂两年的案件有了突破性进展呢?”关晓娜适时提问。 方大海正襟危坐,仔细看着眼前的关晓娜,完全投入工作状态的关晓娜,跟平日有些不同。灯光打在关晓娜的侧脸,柔美的线条让关晓娜此刻更加动人。 “两年后,因为一则相关报道,引起了宋书记的注意,再次将案件列为主要侦破工作,”方大海轻轻动了几下喉咙,“由宋书记主抓方向,由我来负责具体侦破内容。” 宋书记此时正一边吃饭一边看着报道,听到方大海提到自己的名字,不由嘴角翘了一下,“这方大海,也不是大笨熊么!” 方大海的表情变得严肃:“这起案件的特殊性在于,很多关键因素掺杂在里面,所以最初调查时阴差阳错地完美错开了。并不是办案人员不认真,而是某种巧合因素,让侦查工作走了弯路。” 他顿了顿,继续道:“转机来自于一个看似不相关的线索。我们偶然得知,受害人家中丢失了一件古董瓷盘,又重新将案件划入图财害命,后来经过排查,凶手曾经从受害人的侄子王平那里,得知过丢失瓷盘的价值。” “这个信息在最初的排查中被忽略了,因为之前调查,邹涛与受害人、甚至邻居、朋友、同事关系良好,且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。” 关晓娜敏锐地抓住了重点:“您的意思是,最初的调查方向可能被凶手的伪装误导了?” “并不是伪装,而是巧合。”方大海微微摇摇头,仔细的讲述着案件过程。 第(3/3)页